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成国公朱能:孤胆破敌,智救燕王,靖难第一骑将,开创12代公爵府

2023-07-03 11:18:47    来源:个人图书馆-茂林之家

谈起大明王朝的文臣武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旧事,似乎大明王朝是一个君臣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同富贵的王朝。有时,笔者常常会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功臣武将和太平王朝之间是否真是不可相容的,难道非要杀了他们才能保证新王朝能长治久安吗?

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明成祖朱棣也面临一个类似的问题,这位打着奉天靖难旗号上位的新皇帝,难免造就了一大批靠刀剑上位武将,他同样需要巩固自己的皇位,对这些军中宿将的处置则成了他能否坐稳皇位的关键之一。很幸运,明成祖选择了善待功勋这样一条与先帝截然不同的路,也造就了一个传承百年的功勋世家——成国公府。


(资料图片)

一、承袭父职,逆境之下挺燕王

若论靖难之役期间的燕军首席武将,朱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候选人。

朱能,字士弘,怀远人,其父朱亮是早期追随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占领南京的武将之一,虽然此人在史书中没有多少记载,但他凭战功官至燕山护卫副千户,算是卫所官员中的高级武官,朱能因此得以承袭父职,早早的就在燕王府中效劳。

《山河月明》中的朱能形象

那时的燕王朱棣是大明最善战的藩王,受命坐镇北平、节制诸王肃清沙漠,故而燕王手下的护卫军都是要带兵打仗的,并不像南边的藩王护卫那样轻松,朱能便在燕军中指挥作战,锻炼了他的带兵能力。

洪武二十三年,晋、燕二王奉命率领沿边卫所精锐出击漠北,目标是叛离大明的北元太尉乃儿不花。这一战,晋王朱棡或是因胆怯或是因谨慎而没有出塞,燕王朱棣却冒险在大风雪之际北征,逼降了乃儿不花,被明太祖大赞为“肃清沙漠者”,而朱能就是追随燕王朱棣乘雪北进的主要武将之一。

建文元年,随着新皇帝对各大塞王的忌惮日益加深,燕王朱棣的性命岌岌可危。六月,朝廷正式对燕王府展开削藩攻略,燕军中的朝廷内应倪谅告发官校于谅、周铎谋反,朝廷立即将两人诛杀并下诏斥责燕王,吓得朱棣靠装疯卖傻保命。不久后,更大的内奸、燕王府长史葛诚向朝廷揭发朱棣装病,都指挥使谢贵、张昺奉命率部包围燕王府,准备擒拿朱棣。

这时的燕王朱棣已经被剥夺了三护卫,手里只有几百人的亲兵,而朝廷一方有数万大军部署在北平四周,谢贵、张昺手里也有数千人马,怎么看都是必输之局。

然而在这样的局面下,朱能选择与燕王朱棣站在一起,和张玉一起率领仅有的八百燕兵入卫王府,准备与朱棣同生共死。如果剧情不出意外,燕王府的八百壮士肯定在朝廷大军的杀伐下全数牺牲,但意外却出现了,而制造这个意外的就是朱能。

根据《明实录》记载,当年七月,谢贵、张昺率领在北平城内的七卫及屯田军士包围了燕王府,试图捉拿朱棣及其党羽,局势非常危急。燕王朱棣召集诸将询问对策,大多数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只想着与朝廷大军拼死一战,只有朱能站了出来,对朱棣说道:“先擒杀谢贵、张昺,余无能为也。”

没错,擒贼先擒王是当下局势最好而策略了,朱能的一句话立即让燕王朱棣看到了生机,他们立即制定了假装投降并诱使谢贵、张昺入府的计划。燕王朱棣为此亲自下场表演,假装把朝廷要抓捕的燕王党羽全部给捆了,让谢贵、张昺入府拿人。

实际上,朱棣什么人也没有捆,而是把八百府兵埋伏在端礼门内,等谢贵、张昺入门查看时,突然擒杀两人并封闭府门。本来谢贵、张昺是不想入燕王府的,奈何朱棣两次催请,又送来了被逮人员的名单,再加上两人有数倍于燕的兵力优势,自信反而让他们上了当。

没有了主帅,数千朝廷大军便成了无头苍蝇,在这关键时刻,张玉、朱能率领燕王仅有的八百士兵出府逆战,朱能勇猛无畏,冲杀在前,于巷战中击败朝廷将领马宣,和张玉一起夺取了北平九门,就此控制了整个北平城,朱棣这才转危为安,朱能可谓功不可没。

二、敢死战,三十骑兵破万军

控制北平后,燕军以闪电战的攻势连续攻克通州、蓟州、遵化、怀来等地,基本控制了北平周边地区,朱能在这些战斗中担任先锋,屡获战功,直到建文帝以长兴侯耿炳文为总兵官,率30万大军至真定,燕军的恶战才真正开始。

由于当时朝廷大军的规模过于庞大,各路兵马集结困难,真正跟随耿炳文抵达真定的军队只有13万人。虽说少了近一半,但和燕军比起来还是有数倍之多,胜负依然难料。

为此,燕王朱棣制定的策略是前后夹击,由他本人率领一支精锐绕到敌军后方,其用意是打耿炳文一个措手不及。要实现这样的战术,就必须有人正面攻击敌军,完全拖住对方,让他们无暇顾及身后,这样才能在敌军没有发现时绕到背后夹击。

很明显,绕路的任务能否成功,负责正面拖住敌军的兵马非常关键,而且他们正面迎战数倍于己的军队,压力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方吃掉,可谓危险非常,谁能接下这一艰巨的任务呢?当然还是朱能。

根据史料记载,耿炳文得知燕军即将抵达真定后,立即把军队集中了起来,待燕军来攻时主动出城进攻。

可以想象,任何人看见十余万大军结阵而战的场景都会战栗,但朱能没有,他和张玉等人率领人数不多的燕军奋起迎战,在朝廷大军面前横冲直撞、杀敌甚众,不仅自己没有崩溃,反而把耿炳文的军队牢牢吸引到自己这边。燕王朱棣利用这关键时期成功实现了战术迂回的策略,从后方夹击耿炳文,迫使朝廷大军放弃野战,全数朝城内溃退。

不过,耿炳文虽然溃退,但他的军队没有崩溃,只是向真定城撤退,如果等他们全数回到城内,燕军很难越过城墙继续进攻,后面的战斗就会变成围城战,这是没有攻城武器的燕军绝对打不赢的仗,因此燕军要想赢得真定之战的胜利,他们就必须追击,一直追杀到耿炳文崩溃为止。

朱能不愧是燕军的第一先锋大将,他很清楚扩大战果的重要性,也顾不上和其他将领合兵,仅带着自己的麾下的30多名骑兵就纵马追去,那些失去勇气而逃的士兵大多被他刺死阵前,朱能就这样一路追杀至滹沱河。然而,耿炳文的军队还有数万人马可以战斗,他立即在城门前重整了兵马,以尚能作战的数万精锐组成防御阵型,准备迎战追来的朱能。

30骑对阵数万人,这恐怕比北平之战还要悬殊险恶,但朱能毫无惧色,也没任何犹豫,当即大喝杀出,纵马驰入耿炳文军中,身边的30余骑也随之冲杀,他们犹如无坚不摧的刀锋,所过之处无不披靡,把数万大军的阵型搅得天翻地覆,那些刚刚才恢复镇定的士兵顿时胆气全数,争相逃命,相互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史载:“能奋勇大呼,冲入炳文阵,阵众披靡,自相蹂躏,死者无算,弃甲降者三千余人。”

朱能的这30骑创下了靖难之役初期最惊人的战绩,不但让数万大军全线败退,阵战敌兵无数,还逼降了三千余人,驸马都尉李坚坠马被擒,宁忠、顾成均被抓获,耿炳文更是退入真定城中不敢再战,燕军由此得到了靖难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三、陷重围,东昌阵中智救主

真定之战后,建文帝以李景隆为大将军,集结50万大军再次讨伐北平。相比耿炳文的真定之战,李景隆的50万大军同样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燕王朱棣采取了正确的策略,长途奔袭大宁,得到了宁王的数万精锐,然后返身杀回北平,连续击破李景隆的数座大营,迫使50万大军一路败退至济南。

这期间,燕王始设五军,朱能被任命为左军指挥官,随燕王支援永平击败吴高,又参与了攻打广昌、蔚州、大同的战斗。白河沟之战时,朝廷军先锋平安非常难缠,击败多路燕军,甚至重创燕军的宿将陈亨,三次射杀燕王坐骑,差点擒获燕王朱棣。这时又是朱能出手稳住局势,出其不意绕到平安后侧发动猛攻,这才击溃平安所部,让燕军赢得白沟河之战的胜利。

然而,随着建文帝抛弃李景隆,改用都督盛庸、平安等大将,燕军的局势越发艰难。东昌之战时,盛庸以逸待劳,屯兵坚城之下,事前埋伏了大量火器,待燕军杀来后突然发射,当场射杀了大量燕军骑兵。等到平安大军抵达后,朝廷大军发动攻势,燕王朱棣多次猛攻敌军左翼都不能成功。

盛庸发现燕王所在后,故意放开一个缺口诱使朱棣入阵,然后派兵连围朱棣数重,朱棣发现被围后数次冲击都无法突围,几乎到了生死关头。燕军首席大将张玉为了救援朱棣,率部突入盛庸阵中,结果当场阵亡。

这时还是朱能扭转了局势,他率领一帮蒙古骑兵奋力进攻盛庸军的东北角,迫使盛庸调动西南角的军队增援。看准时机的朱能立即绕到西南处,强行杀入阵中,在乱军之中找到了燕王朱棣,然后保护他强行突围,这才保住了朱棣的性命。而燕军在此战中大败,损失的兵马多达数万,最后一路逃回北平,可谓是靖难之役中最惊险、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朱能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既有勇武又有智谋,其佯攻东北实入西南的战术至为关键,如果没有他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想出这一战术,燕王朱棣恐怕会在东昌被俘,甚至阵亡也不是不可能的。

四、定军心,追随主君终不悔

对燕军来说,朱能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大将,更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东昌之战后,燕军与朝廷大军互有胜负,战事逐渐变成拉锯战,建文帝一方始终有用不完的军队,燕军也在不断探索获得最后胜利的办法。

夹河之战时,朝廷又一次出动大军压迫燕军,燕军大将谭渊在第一轮交锋中就阵亡了,这是朱棣自靖难以来损失的第二员高级将官,而朱能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屡屡击败敌军,稳定军心,为燕军反败为胜奠定基础。此后,朱能再度击败平安所部,参与攻打彰德、定州、西水寨的几次重要战役,他也曾率领一千骑兵掠劫衡水,俘虏朝廷指挥贾荣,还攻破了东阿、东平、汶上诸寨,战功赫赫。

事实上,朱能对燕军乃至朱棣的影响并不止于以上战斗,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永远站在朱棣的角度看问题,永远支持朱棣的一切决定,即使是在众人都反对朱棣的决策时,朱能依然不改初心,坚定支持朱棣的一切决定,这对稳定军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睢水之战时,燕军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当时燕军放弃了步步为营的策略,改为千里奔袭南京的大冒险,这非常考验燕军将士的意志。他们起初在朝廷没有发觉时一路南下,屡次击破追击之敌。

但是随着燕军越来越接近南京,朝廷的军队也越来越难打,何福、平安等朝廷大将在这里与燕军决战,其中平安一度横槊刺王,差点阵斩燕王,而燕军悍将陈文、王真都在此战中阵亡,燕军补给断绝,进退两难,又在齐眉山遭遇挫败,不少人建议回师休整。

说白了,回师就是放弃继续深入朝廷腹地,也等于放弃了千里奔袭战,更意味着燕军无法战胜建文朝廷。当燕王朱棣让大家表态,同意渡河撤军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几乎所有将领都同意撤退,唯有朱能一人反对撤兵并站在右边,他知道这是燕王朱棣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能打到南京,燕军早晚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所以他按剑说道:“诸君勉矣!汉高祖十战而九不胜,卒有天下,岂可有退心! ”

《山河月明》中的燕军将士

正是朱能的这一席话让诸将面带愧色,也让燕王朱棣下定决心继续南下,再难再苦也要奋起一搏。最终,燕军在接下来大的灵璧之战中大破何福、平安的朝廷主力,各路人马开始投奔燕军,李景隆等人在金川门前开门投降,建文帝朱允炆永远地消失在熊熊烈火中,燕王朱棣历尽磨难总算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朱能在这关键时刻坚持南下,燕军恐怕真的会撤兵返回,这样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灵璧之战,更不会有永乐大帝和全新的大明王朝,朱能真的是燕军的灵魂人物,是永乐帝朱棣永远可以信赖的刀锋利刃。

因此,新朝建立后论功行赏时,朱能被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食禄二千二百石,位列功臣榜第二位。须知靖难之役中因功被封为公爵的,只有丘福、朱能二人而已,而张玉、陈亨都是死后追赠。

五、传百年,一门三王的家族

成国公朱能始终是永乐帝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他把自己的坚持奉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永乐四年,安南发生内乱,伪王黎季犛欺骗明成祖说安南王陈氏一族已经绝嗣,自己因百姓拥护而称王,因此得到了大明的册封。可是不久后,一个自称安南王族的陈天平历尽艰辛抵达大明,控诉了黎季犛篡位的罪行,明成祖自这才知道真相,自然是震怒异常,当即遣使斥责安南伪王。

伪王黎季犛则马上表示要迎陈天平回国继位,实际上却设伏截杀了明军护送回国的陈天平,如此欺辱大明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再也无法容忍安南的明成祖决定出兵讨伐安南,但又因为北疆战事迫在眉睫而拿不定注意,故而同样询问大臣们是否应该对安南用兵。

其实,明成祖是想发兵的,他靠靖难起家,对自己的皇权威信非常敏感,自然不能容忍别人欺骗他,更不能容忍大明帝国权威被践踏。

朱能还是那个支持者,当即表态:“臣等请伏天威,一举殄绝之。”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朱能始终是最懂明成祖的,他的这一表态让朝廷大多数反对者都不敢再说什么了,也因为他的支持,大明才以朱能为征夷将军,新城侯张辅、西平侯沐晟(沐英之子)为左右副将军,集结数十万大军征讨安南,这才有安南重新并入天朝的盛事。不过,朱能最终没有坚持到战争开始的那一天,他于当年七月病逝在行军途中,时年三十七岁。

消息传到朝廷,明成祖震惊之余哀痛万分,当即下旨意为朱能辍朝五日,要知道按照大明的规矩,亲王死后也才辍朝三日,朱能的待遇竟然超过了亲王,可见他在明成祖心中的地位。

《明史》评价朱能是“雄毅开豁、居家友孝”,说他身长八尺、勇武刚毅,在家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即便位列上公也不曾骄傲自大,总是谦虚谨慎,待人接物很有风度,而他治军有方,善于抚恤士兵,也得到了全军上下的拥戴,据说他死的时候,军队不少士兵都为此痛哭,可见朱能在军中的威望和人心,明成祖朱棣也因此追赠朱能为东平王,谥武烈。

第一代成国公朱能无疑是靖难的头号功臣,他作战勇猛,智救燕王,他坚定南下,为主解忧,是明成祖最信赖的武臣功勋,除了阵亡的张玉,燕军中只有朱能的作用不可替代,人们也常把他比做明成祖的“常遇春”。《名山藏》:“张玉、朱能比于徐、常,姚广孝若刘基矣,迹其终始,殆有异焉。”

朱能死后,其子朱勇继承爵位,成为第二任成国公,新的成国公没有让父亲蒙羞,依然驰骋在战场上,还为朝廷出谋划策。朝廷也格外重视朱氏一门,委任朱勇执掌都督府事务,留守南京,成国公府的威望和地位依然不减当年。

永乐二十二年,朱勇继承其父遗志,跟随明成祖征战漠北,多有功勋。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朱勇依然是明军中的主要大将,参与镇压汉王朱高煦之乱,也因曾征战漠北而得以继续参与征讨兀良哈的战争,逐渐成为朝廷柱石。

朱勇虽然不如其父朱能那样威武勇猛,但在当时也是明军中的关键人物,他曾主导改革明军,一是制定了“南军转运粮饷,北军专事征战”的制度,二是增加10万京军,强化中央军兵力;三是让公、侯、伯、都督子弟操练军事成为惯例,保证高级将官不缺编。这些对明军战力的加强都有影响,可见成国公府对大明是有辅佐之功的。

正统十四年,年轻的明英宗好大喜功,贸然出兵讨伐瓦剌,又听信太监王振之言,不采纳正确的军事建议,导致英宗被俘,英国公张辅战死,而成国公朱勇也因随军作战,在土木堡时遭遇敌军埋伏,5万兵马全军覆没,朱勇本人也因此壮烈殉国。天顺初年,第二代成国公朱勇被朝廷追赠平阴王,谥武愍。

到第七代成国公朱希忠时,朱氏一门依然是大明皇帝可以信任的肱骨重臣,当时明世宗嘉靖帝的彰德行宫失火,朱希忠冒死进入火海救出皇帝,这让嘉靖皇帝非常感动,委托他入值西苑,专门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看来,无论是什么时候,成国公永远是皇帝最忠实的护卫。朱希忠也因此深受朝廷信任,先后担任都督府都督等职,总领神机营、五军营以及提督十二团营,官至太师,增食禄二百石,死后被追赠定襄王,谥忠僖。

成国公朱氏一门三代追赠王爵,一直守护大明王朝,历任成国公都有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他们虽然也会像其他豪门那样逐渐腐化,但总算没有让祖先蒙羞,保持爵位一直传承不断,前后多达12代。

直到崇祯皇帝时期,李自成的闯军逼近京师,崇祯皇帝本试图让最后一代成国公朱纯臣总督京师内外诸军、辅佐太子,但可惜天命已经不再属于大明,诏书还没有下达,京城就被叛军攻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朱纯臣也最终被乱军所杀。

关于这段往事,一些史料认为朱纯臣在最后关头投降了李自成,最终背弃了大明。如果真是如此,朱能的在天之灵恐怕难以安息,那段乱军之中救出主君的佳话最终没有画上圆满的句号,不过正史中却没有朱纯臣投敌的明确记载,也许还要进一步考证。

不管怎么说,朱能开创的成国公府在大明历史上的荣宠贯穿王朝三百年,他们因靖难之役起家,在历次恶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手扶着明成祖登上了皇位的功勋,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在大明担任要职,供职于军中,参与了大明不少重要对外战争,最终也在大明灭亡时跟着崇祯帝一起消亡,留在了史书之中。

关键词:

«上一篇:要闻速递:国足拒绝!美国队发出邀约,支付出场费差旅费,足协有三大理由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