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他上了个假大学,却逆袭成功

2023-04-07 19:11:3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萧博(化名)上了个假大学。学校只有两栋楼,六七十个同学,课上教授的是高中知识,“一点都不像大学的气氛,感觉比高中还小。”

来自某中部省份的萧博在2017年的高考中失利,离本科线差了几分,他想复读,却赶上了下一届高考课程改革,复读班为了升学的比例不愿接收他。


(资料图片)

正难过时,萧博的家长接到了一个招生老师的电话,自称某名牌大学招收预科班,可以“先上车,后补票”,通过学校内部组织的考试就能“升入”该重点大学,只不过学费要10万元。

家人为他报了名。“我当时没什么经验,也不懂,也相信了。”来到学校以后,萧博隐隐感到不太靠谱。那年年底,他想报名英语四级考试,却怎么都不成功。按照高中同学的指点,他试着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上查找自己的学籍信息。结果并没有。他更加怀疑学校的真假,还告诉了两名同桌,他们却对学校深信不疑,“感觉我是去破坏他们的大学之路”。

面对疑问,学校负责人搪塞他,这是个预科班,最后的考试通过才能成为那所名校的正式学生。

萧博开始在网上查“过来人”的经验帖。他发现,媒体曾报道过,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预科生”名义进行招生,实际上相当于高考复习班,考生根本未取得录取资格,需要在下一年参加普通高考或者成人高考被录取后才能获得学籍。

“赌这个班的真实性跟赌博没有什么区别,不如及时止损。”他申请了退学,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法律知识,只能“死缠烂打”,学校负责人退还了1万多元。

萧博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担心,这次上当让家人自责,就向家里隐瞒了这个消息。

“难受、焦虑,还有沮丧,只想逃避这一切。”这个当时只有18岁的男孩,只想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避免遇到熟人, “毕竟碰到考上大学的同学会非常难受”。就这样,2018年初,他来到了北京。

地铁上,萧博打电话的口音吸引了一位同乡。这位同乡是一个大专毕业生,那时刚考上公务员,他热情地邀请萧博去接替他的职位,去北京一所985高校图书馆里的咖啡馆打工。

“感觉他是非常厉害的人,也很激励我。”萧博答应下来,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萧博了解到的一条道路。“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始终会给一个想读书的人读书的机会,尽量弥补你和别人的差距。”

就这样,他下定决心迈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大门。这天是2018年3月17日,北京结束了145天的无降水记录,迎来初雪。但一切喜悦都与萧博无关。前来这里进行自考现场确认的人流里,大都是三四十岁的成熟面孔,只有几个看上去像是自己的同龄人,萧博心里又难受又迷茫。

对萧博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多个辅导机构的数据显示,自学考试的通过率仅有10%左右,多数人没有坚持下来。而他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5年内通过自考拿到本科学历、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并考上研究生。后两者的难度甚至更胜一筹。

像种子一样默默生长

之所以报考法学专业,萧博的原始动力就来自这次被骗,“不懂法没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这个选择并不容易。法学的知识体系庞大而繁杂,他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在2年内完成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等16门课程的学习,每半年通过4门课程的统一考试。想要最终获得学士学位,还要通过论文答辩,并在此之前取得专科学历。为此,他还参加了成人高考,同时进行法律文秘专业的函授大专的学习。

萧博工作的咖啡馆并不大,藏身于一所985高校的图书馆,只有十几张卡座。老板感动于他的努力,同意他把仓库收拾出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小隔间,支起一张折叠床,解决了他的住宿问题。除去吃饭,他一月能省下四五千元。

早上7点开始,陆续就有学生来图书馆学习。煮咖啡、做三明治,萧博也忙碌起来,手里的活不停,耳机里播放着法考课程的视频声音。高峰期过去,他就坐下来,打开书本,不断重复朗读知识点,反复听课程、“磨耳朵”。尽管每天要待在咖啡馆15个小时,他能从中攒出4个多小时的碎片学习时间。

时间久了,常来咖啡馆的学生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在准备自考的店员。他们有时会和萧博聊聊学习,谈谈家常,有的学生考研、法考上岸,还会把不用的资料和二手书送给他。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萧博感受着大学生活的不同。与普通高校里的期末考试不一样,自考的成绩不包含“平时分”,“不会有人用平时成绩给你加上去,如果没考过,这半年的努力就是作废了”。试卷则来自题库的抽题组卷,也不会有老师划重点、给PPT,题目很有可能出自书本的犄角旮旯,这就要求他在半年内要对一本书的知识点全方位掌握。平时的学习中有疑问,他也无法找老师请教,只能在网上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检索梳理,自己探寻问题的答案。

压力还来自于学习中的自我怀疑,“有的时候努力地学习了一本书,但是最后回想起来好像只能记起一点点,那时候就会怀疑是不是比别人笨,是不是天赋就不如别人。”很多自考生选择了放弃。

平衡工作和学习也是一个难点。有时他刚刚进入学习的忘我状态中,突然有人过来打断他,要买咖啡。为此,他把学习时间压缩到夜晚。图书馆每晚10点闭馆,萧博9点半就赶着把店里收拾好,打扫干净操作间,早早睡觉。第二天凌晨3点多起床,坐在店里开始一天的学习。偌大的图书馆只有一盏台灯亮着,走路有巨大的回声,“寂寥无人的感觉,会让人感到绝望和落寞。”

每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他就逼自己放下书,到操场上撒欢。一边跑步,一边在空中挥舞手臂,像打拳击一样,“旁边人看我像在发疯。”畅快地发泄完,他再回去继续复习。

萧博还要瞒着家人,不让他们担忧。每到寒暑假,学生都回家了,他还要留下来进行扫尾工作,对账、盘库,记录原材料能放多久,快过期的则要拉走销毁。如此一来,他就要比别人晚走半个月。他总是告诉家人:“大学里的老师对我很关照,想让我多学习一段时间,让我留在学校晚点回。”

“告诉了他们,也不可能改变现在的处境对不对?”萧博反问,“不如让自己埋在黑暗的土壤下面,像一颗种子一样默默地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个参天大树。”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萧博也总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像正常在大学里,一学期的努力有可能会为你拿到一张奖学金证书、三好学生或者其他人的肯定。但我得不到,没有反馈,只能孤注一掷,等结果被证明。”

2019年底的一个凌晨,他看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法考培训中的一段话。

罗翔讲述了辅导司法考试的一个学生孙志(化名)的经历:高考没考好,被人骗了,有人跟他说,你只要交钱,就可以先上车后补票。后来他进入一个学校读书,有学生证、饭卡、学生宿舍,四年后也有毕业证,但最后发现毕业证是假的。这个考生考上研究生、通过法考后,因为毕业证是假的,都作废了。

萧博内心只感觉:“这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啊!”

“如果你是这个学生,你会怎么办?你会崩溃,你会发狂?你会仇恨这个世界?你会自暴自弃?”萧博听着屏幕里罗翔的一句句反问。但故事的结局是,孙志用一年半的时间通过了本科自考,又重新参加法考,通过了,又再次考上了研究生。“很多时候大部分同学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自暴自弃,是一种选择方式,但是另一种选择方式就是振作。”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这是罗翔常引用的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名句,“我们这一生中其实自己能够决定的东西很少。我们可能能决定百分之五的东西,但百分之九十五的东西是我们决定不了的。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出身,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智商,我们更决定不了我们这一生的贵人相助。”罗翔说。

他鼓励学生们,“你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弃演,一种选择就是把既定的剧本给演好。”

2020年3月,已经参加工作的孙志也看到了这段视频,“感觉说的应该是我”。他给罗翔写邮件,感谢他曾告诉自己,经历一些挫折是为了更好地体会人生的意义,“我一直记得这句话,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继续坚持。”

罗翔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事实上,孙志仅考研就参加了3次。第一次因为毕业证的问题成绩作废。2016年,他第二次考研,结果进入复试后,他被学校告知,他的自考还没有取得本科毕业证,属于同等学力考生。而该专业并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他的复试资格也随之被取消。在寻找调剂院校的过程中,罗翔给了他一些帮助和指导。但那几天他“打了好多电话,一说是自考的就不要了。”

孙志选择再战一次,2017年,他终于考上了一所985高校。

萧博感到,这段视频像一束光打到了自己的世界里,他从孙志的故事中看到了希望,坚信自己也能成功。

事实上,他的身边从来不乏奚落和嘲讽。有的人觉得,只为了一张自考本科的文凭,他没必要选择这么难的专业,根本来不及考完;有的人嘲笑他,正儿八经学了4年的本科生都不一定能考过法考,他“净想美事”。

将希望传递

“我没有弃演,在奚落与嘲笑中,遍体鳞伤地舞动出了自己的华尔兹。”萧博后来这样形容那段经历。

2020年初,萧博陆续通过了自考课程的考试。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咖啡馆暂时停业,学校也开始限制校外人士出入。他租不起房,回了老家,又投入到法考的备考中。根据法考的改革方案,他幸运地成为了最后一届有资格报名法考的自考生。

这是难度更大的一门考试,有报道称,其通过率在10%左右。“很多课程比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自考时没学习过的。”每天晚上6点,萧博骑着电动车出门,送外卖到晚上10点,以满足自己吃饭和购买学习资料的开销。回家睡到3点继续起来复习。

相较于自考的教科书,法考的内容更新换代很快,这要求他把自己印象中的一些知识清除出脑海。比如,当时刚出台的民法总则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调到了8岁,但在自考的书中还是10岁,“很多知识点比较陈旧,甚至能差10年左右”。

他坚信勤能补拙。除了听课,萧博每天要做100多道习题,把错误的题目总结出来,放在一个文档里,标注是哪一个知识点、在书上哪一页,关联的知识点是什么,每晚睡前进行复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做了1.8万道选择题,记了4个错题本。

2021年,他一次性通过了法考,他还特意去当年那所“假大学”看了看,那里早已人去楼空。学校旁便利店的老板告诉萧博,他退学半年后,学校就被勒令关停,负责人也被警方带走,“比起拿回我的钱,看到他坐牢,受到应有的惩罚更让我感到高兴。”

他再次收获了自信,去年报考了一所985大学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相较于专业课,他遇到更大的难题是英语。萧博几年没有学习英语,只有高中的老底子,为了通过“考研英语”,他还是用了笨办法——线上找课程,大量地练习,他笑称自己学的是“应试英语”。

今年3月,他进入了复试。自考本科的学历让他在考生中颇为显眼。有老师特意问起这一点。“我就如实说出来,不去掩盖什么。”讲述过程中,复试的老师们会时不时点头,在他们的微笑和目光中,萧博读出了善意和期许。尽管因为紧张,他的回答有些结巴,但他相信自己展示出了“努力向上的精神以及一路走来的勇气和坚持”。

3月31日晚上,长期的焦虑和学习养成的作息习惯让萧博在凌晨3点半醒来,在这个于他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打开了那所高校的网页。萧博的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屏幕前,泪水已经铺满了萧博的脸。他的“五年计划”终于完成。

回想自己一路以来的经历,他花了半个多小时,用手机一字一句地打了一段近700字的留言,发送给了自己的“网课老师”罗翔。“孙志的经历激励了我,当时就想,如果我成功了,也要向罗老师报告我的心路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希望能向更多人说明,永远要把理想主义放在心头,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他解释。

“2023年,草薰风暖,少年昂首阔步走向未来。学生也将做一束光,更愿意做萤火,将希望传递。”萧博这样写道。

3月31日早上6点51分,罗翔将萧博的留言转发在自己的公众号“罗翔说刑法”上,此后的几天时间里,3万多人为他的故事点赞。

“包括自己在内,人生难免灰心沮丧,所以我们需要彼此鼓励,彼此祝福。”罗翔说。

关键词:

«上一篇:北京中山公园郁金香观赏季拉开帷幕 推出六大主题景区-报道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