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木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展览:赵赵:答案在风中/漫长的一天
展期:2023年3月11日-4月16日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鲍勃·迪伦有首歌是这样唱的:“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称得上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才能在沙滩上安歇?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将其永远禁止?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这是本次赵赵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个人双展览的题目之一,来自鲍勃·迪伦,一位以自由著称的流浪派歌手兼诗人。迪伦曾在美国西部一边流浪一边创作摇滚乐,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在这一侧,展览仿佛在说:“答案不可被说明,答案取决于你在旅途中所见所感”;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个展览标题“漫长的一天”,令人想起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永恒和一日》。与在风中飘荡,等待你去主动追寻的答案不同,“漫长的一天”在一天里回忆自己走过的一生,无数点滴与细节重叠于同一画面中。
一边指向的是短暂易逝的瞬间,另一边则指向以几十年为尺度来衡量距离的一生。毫无疑问,这是两个相当浪漫的短句。就像策展人崔灿灿在展览前言中所说的那样:“这是关于赵赵展览的狂想,它可能是一本小说,一篇自传,一部游记,亦是一位艺术家追求真理的哲思之作。故事讲述了赵赵7年间的创作,由4个篇章组成:‘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答案在风中’‘西部三部曲’‘漫长的一天’。”本次展览展示了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也是他把自己当做一个流动的个体置于历史之中来考察自己所处位置的一次综合性实验,延续了赵赵一贯的嬉皮风格,在严肃的历史和独特的个人经历之间,寻找着松动的可能性。
作为一位出生于新疆的艺术家,赵赵从小生活在民族文化交融的土地上,从中亚传来的蔬果与金银器,由商人们运输往来的香料与布匹,一望无际的棉花田……作为艺术家立足的赵赵,把自己少年经历与投身艺术之后的诸多感受都注入本次个展中。
展览作品包括了多种艺术形式:绘画、装置、影像与综合作品。早在本次个展前,赵赵就已在2021年木木美术馆的夏季群展“我和新疆跳舞”里展出了与故乡主题相关的作品。在那处东西文明交汇之地,众多风格相交融,自然生长并结合为一体,赵赵的作品也从未拘泥于某一形态,更像是艺术家本人的内心写照——想到即去做——既有相当现代性的装置作品,也有会被视为传统形式的架上绘画。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赵赵的新作品,灵感来自于罗伯特·M·波西格的自传式小说《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禅与摩托车原本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因一场心灵求索之旅而关联起来。波西格原本主修化学与哲学,在现存的价值观无法与现实的裂缝弥合后,他精神崩溃,痊愈之后便踏上了横穿美国的解脱之旅。这本书写成的时间正值美国嬉皮运动大热之时:被所谓文明社会的秩序感压制已久的“垮掉一代”重新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背弃主流价值观,选择一条更自由和解放心灵的道路,来自东方的禅宗思想也成了当时最流行的思潮。如何处理历史与当下,如何在已经麻木和机械化的资本主义生活里找回自我?最重要的是,当人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处于精神分裂状态的社会、变成一个顽固的系统中无足轻重的螺丝钉时,你会怎么做?
赵赵的回应是创作了这件作品,将一辆摩托车与一幅巨型绘画放置于同一空间内,摩托车复杂的构造暴露在外,客观的实体性与它后面那幅“画面模糊”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对比。画作上与其说是实体的形象,不如说是一大片痕迹。这种痕迹既让人联想到风沙肆虐的戈壁滩,也会让人想起石窟里斑驳脱落的墙面。摩托车是静止的,而画面仿佛在流动。赵赵借用了罗伯特·M·波西格的题目——选中这个意喻可能也与艺术家的个人经历相关,从新疆到北京再到洛杉矶,赵赵也一直行走在寻找内心的道路上。我们每迈出一步就失去一步,人生是一个不可回头的过程,赵赵的作品因此充满经历的痕迹。这种形似戈壁滩上风化痕迹的处理方法也是赵赵本次个展上展出作品的一个重要共同特点。
在《答案在路上——LC80》里,赵赵绘制了一辆丰田越野车,LC80是它的代号。这款车型因它在沙漠地区的优异性能表现深受越野爱好者的喜爱,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现代的“沙漠之舟”,一辆钢铁骆驼。艺术家简单地勾勒出车辆的外形后,便将笔触延伸出一种平移的效果,我们无法看清车辆的任何细节,只能说认为它处于行进的状态,就像在橙色的沙暴中行驶,得到的只是模糊的印象与感觉——这也是记忆留给我们的感受。
在个体的记忆与时代的决断之间赵赵选择了前者。他的创作与故乡紧密相连,棉花、沙子、出土文物,这些都是与土地连接最紧密的存在,也是赵赵从自己记忆和经历中抽取出来的代表物。其中展示的一件作品,便是利用棉花灼烧的痕迹来模拟出太阳在一日四时的变化;在展览中,艺术家通过将个人作品和古物并置,似乎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生活在高科技社会里的现代人,如何去看待这些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的物件?如果把历史看作一条带有刻度的卷尺,我们如今身处历史何处?寻找心灵之旅也可以是寻根之旅,作为一个复杂到难以概括的个体,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如何去定义和把握历史的尺度?每一个都是十分沉重的问题,但赵赵用了一种轻盈的方式去化解它们,就像展览标题所说,“答案在风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会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艺术家在展厅中展示的另一件作品被称作《一秒》——这张耗费了赵赵一年绘制而成的画作只是一些简单痕迹的集合。“赵赵用一秒的时间,涂抹了许多根线条,它们短促而又限定,有着自己的生命,却又显得毫无意义,微不足道。”多少显得有些虚无。介绍是这么说的,为了追寻意义而追寻意义总是如此耗费人而逼近本质——时间与距离,历史与当下,集体性的叙事与微小的个人;就像曾经那位对自己的哲学学位失望的准教授决定骑上摩托横跨美国,有时唯一的方式也是最优解就是行动——并非对抗而是让所有风景都从自身中穿过,便会得到属于自己的解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