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读书 | 从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艺术如何变迁? 焦点消息

2023-01-03 12:30:11    来源:

《全人类艺术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编著

读客文化 | 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纪念建馆150周年之作。886件镇馆艺术品,呈现全人类艺术在绘画、雕塑、建筑、摄影上的恢宏全貌;134个关键词,分类并总结人类诞生至今的艺术,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探索其中相互关联。161篇研究文章,细述全人类艺术从史前到21世纪、从四大文明古国到六大洲的步步演变,以及艺术家的生平、时代背景、流派特点等内容。横看同一地区的艺术发展,纵看同一时期各地的艺术代表作品,真切感受世界上伟大艺术之间的美美与共。

>>内文选读:

近世日本:从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

16世纪60年代,随着足利将军的军事势力不断下降,封建领主或大名开始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接下来40年的战乱期被称为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这个时期得名于京都郊外的一处地址,丰臣秀吉在那里建造了伏见桃山城。经过了三位军事领主的努力,日本逐渐恢复了统一。首位是织田信长,他控制了京都,并运用其军事实力和政治智慧废黜了最后一任足利将军。紧随其后的丰臣秀吉继续统一日本的大业。 最终,丰臣秀吉的一位将军——德川家康让日本恢复了和平。

这一时期,日本人比以往更关注海外的情况。而葡萄牙、荷兰商人和天主教传教士的到来,让日本人了解到不同的宗教、新技术以及从前未知的市场和商品。久而久之,这些外来影响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每种媒介中的日本传统艺术都在蓬勃发展,尤其在纺织品、漆器和陶瓷方面。像一件大型衣物托盘上,饰有九个醒目的圆形家族徽记,还有与丰臣秀吉有关的梧桐图案,显示出当时的装饰新潮流。

装饰风格是桃山艺术的标志,它始于16世纪早期,并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一方面,这一时期的艺术特征是强健、奢华且富有活力,以及在建筑、家具、绘画和服饰上大量使用黄金。这种宏伟的例证之一是大名建造的城堡,除装饰华丽外,也有防御和炫耀新获权力的深层目的。以金箔为底的屏风和拉门彩绘,与为宫殿、城堡和贵族豪宅而创作的鲜艳花鸟画是桃山奢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军事精英还支持另一种的质朴美学。它充分体现在茶道仪式上,人们偏爱未经雕琢的、不完美的布景和器具。大胆、独特的陶艺装饰与茶道大师古田织部的审美感觉密切相关,反映出江户时代早期朝着简单化、抽象化和程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的日本是一个管控严格的封建社会,德川家康后代维持了长达250多年的统治。这一时期的艺术创造力并非出自保守的武士集团这一国家主导阶层,而是来自儒家社会等级中两个较低阶层——工匠和商人。虽然这些成员受到官方贬低,但他们仍然可以自由享受到这个繁荣时代的文明,包括经济和社会利益。茶道仪式曾在桃山时代风靡整个社会,如今受过良好教育的资产阶级和宫廷贵族利用这一契机对过去的文学艺术传统进行吸收和改造。

17世纪30年代末,官方禁止外国人入境,从而切断了日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日本的孤立中,文化传统得以复兴和完善,最终在京都和东京等繁华都市的民众中得以确立,并对外来文化进行戏仿和改造。而在长崎,人们可以与中国或荷兰的商人进行有限的贸易,促进了日本瓷器的发展,得以让中国明朝的文人传统渗透到京都以及后来东京的艺术圈中。

到17世纪末,日本艺术呈现出三种不同表现方式,均有相当的创造性,且蓬勃发展。贵族和有文化的京都市民所支持的平安文化得以复兴,展现在琳派绘画及其手工艺品中,代表作是尾形光琳的“八桥鸢尾”屏风。中国文人传统由万福寺的明朝和尚引入日本,作为回应,日本人在18世纪发展出了一种名叫“文人画”的新风格。根据明朝人对文人画的称呼,这种风格又称为“南画”。在整个18世纪及19世纪初,日本艺术家和匠人尝试了多种风格,并将它们作为独特且互补性的表现方式。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

在1657年的一场大火之后,江户城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 一种诙谐而玩世不恭的表现形式出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并催生了歌舞伎剧场和大名鼎鼎的浮世绘木版画,后者如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是在西方最知名的日本艺术作品。浮世绘的经典作品还有喜多川歌磨笔下手持彩绘扇子的优雅艺伎、东洲斋写乐所擅长的生动的演员肖像。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关键词: 江户时代 丰臣秀吉 这一时期

«上一篇: »下一篇: